文 | 观察团
(资料图片)
来源 |新经济观察团
进入4月中旬,伴随各大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接近尾声,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也得以陆续曝光。截止发稿前,透过上市公司股东的年报,新经济观察团汇总了18家消费金融公司的部分或全部业绩,从中可以窥得行业发展趋势。
整体来看,行业马太效应凸显,业绩差距进一步拉大,其中净利润指标差距超460倍。大部分公司的增速已不及前几年,增速进入下滑区间。不过,业内专家普遍认为,在政策吹风下,行业机遇仍在,竞争将持续加剧,科技能力将成为关键突破口。
净利润增速放缓:差距超460倍 小米消金增速近200%
从净利润来看,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趋势明显,但寡头效应仍在加剧。
基于资金、资源和品牌优势,在净利润绝对值方面,行业寡头效应持续凸显。18家公司中,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共3家,招联、兴业、马上稳居前三,分别为33.29亿元、24.93亿元、17.88亿元。而蚂蚁、平安、唯品富邦三家实现扭亏。
2021年中旬刚成立的蚂蚁消金,目前注册资本已经达到185亿元,位居行业首位。2022年,蚂蚁消金全年净利润高达8.41亿元,迅速坐上行业第四把交椅。在2021年,蚂蚁消金录得净亏损11.7亿元,但2022年上半年就已扭亏,实现净利润约4.65亿元。作为蚂蚁集团花呗和借呗两大消费信贷业务的承接者,蚂蚁消金此后的爆发力不容小觑。
同时,机构们的赚钱能力差距继续拉大。行业领头羊招联金融33.29亿元的净利润与唯品富邦消金718万元净利润的差距高达460倍。而在18家消金公司中,仍有至少5家年净利润不足1亿元。
从增速来看,行业增速整体放缓,4家出现了负增长。从全行业来看,根据银保监会数据,截至2022年末,消费金融行业资产总额为8844.41亿元,增速为17%,已经放缓。
究其原因,新经济观察团认为有两方面:一是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,消费市场遭到一定冲击,与之密切相关的消金公司业绩随之下滑。另一方面,消金公司回应市场和监管需求,及时减费让利,调整风控策略,导致利润空间降低。此前市场一度传言,监管将推动消金公司放款利率降至20%以下。
具体到机构上,首先是老大哥招联金融,净利润增速已经将至个位数。而2019-2021年,其净利润增速曾分别达到17.00%、13.78%和83.63%。这背后,是去年2月,招联金融因“八宗罪”被罚290万元。
其次是中邮消金。在2021年,除了三大头部公司,中邮的净利润也曾高达12.29亿元,是成立以来净利润最高的一年。但进入2022年,中邮消金净利润急速下滑64%至4.43亿元,跌出行业前五。
出现这一状况,或许与中邮消金业务转型有关。在财报中,其母公司邮储银行财报中提到,中邮消金持续推进业务转型,根据市场形势变化,及时调整风险策略。具体表现在:一是加强渠道结构调整,加大自营线下业务拓展。二是加大力度拓展高价值客群。三是稳步推进利率下调。中邮消金根据监管指导要求,持续降低产品利率,让利消费者。
可以说,中邮消金正面临转型阵痛:放款利率下降、客群上移导致利差降低,提升自营业务比例又导致成本上升,因此带来短期利润下滑。
再就是宁银消金。值得一提的是,尽管相对于华融消金时期净利润表现下滑,但宁银消金在2022年上半年还是净亏损0.32亿元,2022年全年即实现0.26亿元的净利润,证明下半年业务发力带来的正面效应在显现。
自2021年宁波银行拿下原华融消金股权后,宁银消金一边消化此前的遗留问题,一边动作频繁。高管迭代、迁址、拟增资、扩充团队等动作,预示着宁银消金将在业务上加足马力。
此外, 2021年,湖北消金净利润增速曾高达470.8%,盛银消金高达233.33%。但到了2022年,前者净利润增速仅为29.33%,后者则仍未披露数据。
不过也有例外。2022年,小米消金虽然净利润为0.11亿,但涨幅高达195%。同样,2021年,小米消金净利润为0.0386亿元,同比增长237.61%,已经连续两年涨幅近200%,后续表现值得期待。
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就认为,经过多年的发展,消费金融公司中的头部效应也比较明显,头部公司在融资成本,业务成本,业务能力和品牌等方面具有更多优势。在接下来的一两年,蚂蚁消金、平安消金、小米消金以及建信消金,本身集团相关业务规模就很大,股东生态资源丰富,有望进入新的头部名单。
营收增速放缓:最多差40倍晋商消金垫底
跟净利润表现类似,持牌消金公司的营收能力差距较大。招联金融、马上消金、兴业消金营业收入均超过百亿元,但湖北消金、宁银消金和晋商消金三家的营收却不足10亿元,其中招联金融与晋商消金的营收差距达为40倍。
增速方面,行业放缓趋势明显,海尔消金、晋商消金和宁银消金三家机构的营收增速为负,除了受控制权变更影响的宁银消金,晋商消金增速为-22.18%,处于行业尾部。
而晋商消金多年来营收持续处于行业低位,近年来在多个场景业务中踩雷,高管变动频繁,还多次被点名和处罚。
去年3月底,晋商消金因未准确报送个人信息等,被央行罚款49万。2019年8月,晋商消金还因违反相关规定,未经同意查询个人信息,被责令限期改正,对单位处以罚款50万元;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以罚款5万元。
今年1月,山西银保监局发布通报,2022年第三季度共接收并转送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诉总量为118件,其中晋商消金占了114件,占比约96.61%。
总资产增速放缓:4家超500亿元招联金融稳坐头排
总资产的增长趋势也与净利润和营收一样,行业整体在放缓,相较于2021年20%-50%的增速,2022年大部分机构增速在20%以下,甚至是个位数。
不过,随着开业时间边长,各家机构在总资产方面的差距反而在缩小。
在12家公布了2022年总资产数据的消费金融公司中,11家总资产超过百亿元,四家超过500亿元。其中,招联金融总资产已经高达1643.46亿元,稳坐头把交椅,是宁银消金81.45亿元总资产规模的20倍。而在2021年,招联金融总资产与盛银消金总资产规模的差距为31倍。而中邮消金的总资产已经超过495亿元,接近500亿阵营。
总资产增速方面,小米消金的增速达到78.69%,暂列行业首位,而海尔消金则以35.59%的总资产增速位列其后。虽然与前几年相比有所下降,但依旧表现不俗。
于百程表示,长期看,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,更加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,头部公司会增加,头部效应也会更加明显。
竞争白热化,技术成突破口
2022年,消费金融行业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低调走过。2023年,经济和消费进入复苏周期,加上国家促消费、助力新市民、等利好政策,消费金融公司仍有较好的市场环境。
例如,兴业消金披露显示,2022年,响应国家有关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号召,进一步完善兴才计划、立业计划等产品方案,助力在职青年提升学历,满足新市民初到城市期间生活过渡、租房支出、职业培训等金融需求。兴才计划累计向近5万名大学生家庭提供高等教育助学贷款超过22亿元,立业计划已向10万余名新市民提供贷款近15亿元,得到监管部门通报表彰。
而在行业合规为上、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,新的挑战者也在涌现:不仅有银行系的建信消金、互联网巨头蚂蚁消金,还有其他持有互联网小贷牌照的行业巨头不断拓展业务,行业竞争将更加激励。
苏筱芮认为,未来,消费金融行业有如下主要趋势:一是关注各类成本,涵盖获客成本、运营成本等,探索更加精准触达客群的渠道和路径;二是关注重点客群的消费需求,例如“新市民”“低龄老人”等客群,并切入高频场景实施客户转化;三是继续投入科技研发,通过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助力风控,为贷后业务减轻压力。
而面对逐渐白热化的消费金融竞争格局,通过数字技术为业务降本增效,已成为行业共识。
例如,从2019年开始,马上消费金融推进开放平台战略,形成以科技、风控、智能客服等为核心驱动力的数字化服务,逐步形成“自营+开放平台+金融云”战略方向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底,该机构发明专利申请突破1000件,其中已公开发明专利达545件,行业占比47.23%,稳居全国消费金融行业首位,实现了消费金融全价值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。
长远来看,虽然行业头部效应显现,差距在拉大,但中尾部平台仍有突围机会。2023年的行业格局会有何变化,我们将拭目以待。